性格过于“强势”怎么改?(长案例:365期)
小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在压抑中长大的,不敢说话也不能说话,说什么都要被驳回,说的不对还要背上跟父亲一样的“傻代”,小时候家里条件还不错但是没有维持太久,因为所有的精力都感觉用在了吵架怒吼上。
我总是想要逃离,小时候成绩还不错,后来高三都不想上了总是觉得特别压抑,又理不清楚为什么,总是去接纳他们二老的情绪,母亲总是想要被人理解,她有多么辛苦多么难过,用她对这个家庭的付出不停的“绑架”我的思维。
总是说我都是为了这个家都是为了你们才没有离开,不然你们怎么能够这样长大,怎么还能够结婚,跟着你爸你们就完了,全都要傻了会被人看不起,这些话我听了不知道多少遍,母亲会不停的跟外人说这些,为证明自己的辛苦和不值,我听到的多了,刚开始总是会哭着说她不容易一定好好对她,多了之后觉得麻木了,挺累的,而且我和哥哥也没有对她不好。
你母亲一边嫌自己嫁得不好,一边又生下两个孩子。
强烈的自尊心让她不肯承认错误,却又无法心平气和地接受选择,只能通过控制别人来寻找存在感。
她把自己诠释为一个苦大仇深的受害者,以此获得道德满足。
可这种存在感其实是很脆弱的。
人心隔肚皮,她无法时刻知道别人怎么想。
所以需要一遍遍强调,一遍遍试探,一遍遍确认。
比如她会因为一个吃饭的问题跟她8岁的孙子说:你不知道饿吗?你还不吃饭。
她孙子:我不想吃,
她:你不吃?你是真不吃还是假不吃?
她孙子:我现在真的不想吃,我不饿。
她:好,你不吃撒,等会儿也不给你弄吃的,饿死你,你到底吃还是不吃?
她孙子:我就是不想吃。
她:好,你不吃,你不吃那我就走了,而且我不来了。
她孙子:你走吧,不来算了。
她:好,你不喜欢奶奶了是吧,你不要奶奶了是吧。好,那我以后都不来了,我也不接你放学了。我就让你一个人站在学校里面,你以为你爸妈有时间管你吗。他们都不管你,就我管你,我不管你,你就废了你知道吗。你到底吃还是不吃。
然后后面的情绪问题就来了一大堆,孩子也会背上不听话的罪名,不停的念,一定逼他吃完。孩子就一脸痛苦。
这段对话非常具有代表性。
孙子拒绝的是食物,但她却觉得是在违抗自己的命令(拒绝自己)。
她需要通过对方的服从,来确认对方还在自己掌控之中(需要自己)。
所以一再确认:你吃不吃?
并用恐吓+道德绑架等方式,不停给交流加码,一直到对方屈服为止。
“等会儿也不弄给你吃,饿死你。”
“你不吃,那我就走,而且我不来了。”
“你不喜欢奶奶了是吧?”
……
控制欲是她存在感的来源,她受不了失控的感觉。
而且我妈会不停的跟我抱怨她的儿媳妇,一开始我还帮着她说说,后来我就觉得不对了,我总是跟她说要让她审视一下自己,可能我这样说也是没用的,她也不可能会改变,我总是会被她很影响心情。
这样的事情真的每天都会发生很多,我看着都心疼也累,感觉这孩子比我小时候还要可怜,因为在我小时候我妈那时候还没有这么的强势,那时候她还很年轻,我真的不愿意跟她呆在一起。
把不幸归结于别人,形成一股可怕的怨念,让接近她的人都有窒息感。
可说到底,她也是个可怜人。
这世上能诚实面对自己,掌控命运的人并不多。
多得是被命运打败,无法面对自己的人。
但是我反观了一下,我也是这样的在婆家,在孩子面前,我真的特别讨厌这样的自己,一发脾气对孩子吼的样子,一件事情如果不按我的方式来我就会不停的BB,一副我都是为了你们的好的样子让他们都没有发言权。
我这样肯定伤害了我最亲近的人,我的先生我的孩子,虽然我先生很多时候都不说,但是我心里都知道 ,而且我们做不到平下心来沟通,现在先生已经很不喜欢这样的我了,当然我们的婚姻出现问题他也一定有问题,但是我现在想改变自己,我总是理不清楚头绪,现在我终于理解了,乐子你能教教我吗?谢谢你。
你的婚姻是你的婚姻,你母亲的婚姻是你母亲的婚姻。
能反思是好事,但不应矫枉过正。
你说想改变,非常好。
现在的你,其实已经迈出第一步。
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,在某个瞬间突然发现自己复制了父母的说话方式,还是曾经最讨厌的那种。
耳读目染的力量很强大,所以改变也非一朝一夕。
我给你一些方法,其实也是从许多书本里总结出来的。
当然最终还要看你自己的领悟能力。
每一次情绪管理,其实都是一次“自我掌控”的过程。
掌控别人很痛苦,掌控自己却很美妙。
控制自己=自控,自律,自信。
控制别人=无止境地情绪勒索。
1、理解,面对和接纳自己的真实情绪
当你发火的时候(或者过后),不妨停下来想一想。
一、我为什么发火?
二、这件事是否值得我发这么大的火?
三、我是在针对事情本身,还是受不了失控的感觉?
譬如:我为什么对孩子发火?因为他不听话到处乱跑。
可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,发火有助于约束他的行为,帮他建立规则吗?
我是在针对他乱跑这件事本身?还是 受不了失控的感觉?
又譬如:我为什么对老公发火?
因为他夸弟媳妇“做菜好吃”,这引起了我的妒忌和自卑。
可他赞美别人不代表贬低我。
2、进一步分析情绪
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?
因为我最近心情不好,和老公关系变差。
遇见孩子不听话就借题发挥,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。
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伤害了孩子,也让我自己充满愧疚感。
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?
因为我对自己不太自信,老公夸奖别人,我就会觉得他是在暗示我不好。
我没有办法坦然去欣赏别人的优点。
3、思维训练
很多人把控制情绪当成忍住情绪,这是不对的。
控制情绪最重要的是理解情绪和接纳情绪。
情绪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: 用理性思考去替代情绪发泄。
怎么才能拥有理性思考的能力呢?
就是靠你一次次的反思, 一次次的分析。
量变引起质变。
最终你的思维方式(认知)也会彻底改变。
思维方式变了,表达方式(性格)才会变。
有人忍气吞声,忍了一次,两次,三次,第四次忍不住了,火山爆发。
这是没用的。
因为她不能理解自己的情绪,只是纯靠忍。
但是反过来,你爆发了四次情绪,每一次都去认真分析,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。
那么或许在第五次的时候,情绪爆发一半就能下意识反思自己。
到了第六次的时候,可能还没发火就已经控制住了。
这是由于认知改变而形成的新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。
但这种练习不是短期内就能达到效果的。
“健心”和“健身”的道理非常相似。
一开始你会觉得挺容易的,分析一下就能达到效果,好像脾气也变好了。
可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越来越难。
就好比健身一星期很容易,效果也有,但停下来就会迅速反弹。
健身三星期到了瓶颈期,我坚持不下去了,我受不了,我干嘛要这样折磨自己?
坚持健身一两年以后,你养成了天天健身的好习惯,哪天不动都不舒服。
健心也一样。
摆脱情绪对自己的控制是长期课题。
这其中肯定有时候你会想不通,我为什么要反思自己?他为什么不反思?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在控制情绪?为什么我都努力控制情绪了,他们还这样欺负我?
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战胜婚姻伴侣,也不是为了从婚姻中获利。
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性格,掌控自己的情绪。
你需要战胜自己,战胜思维惰性,长期坚持才能慢慢形成思维习惯。
但这种思维习惯一旦形成,它就会一直跟着你。
受用一生,值得分享。
祝你幸福:)
《恋爱心理学》,《婚姻心理学》,淘宝搜索店铺“闻思图书专营店”,购买乐子丫头合作正版书籍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